央视军事发布的 076 型两栖攻击舰 “四川舰” 八一宣传视频中首胜证券,舰岛设计的重大突破引发广泛关注 —— 前后舰岛均采用 “1 大烟囱 + 3 小烟囱” 布局。这一独特结构直接对应 2 台大功率燃气轮机与 6 台柴油发电机组的动力配置,标志着 076 成为全球首款确认采用全舰综合电力推进系统(IEP)的大型两栖攻击舰。中国军舰动力技术自此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式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076 的动力系统峰值总功率预计高达 80 兆瓦级别,介于 052D 驱逐舰(约 35 兆瓦)与 055 万吨大驱(超 100 兆瓦)之间。这一澎湃电力通过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进行智能分配,彻底颠覆了传统机械传动模式:
传统机械推进系统需独立配置动力机组与发电设备,能量利用率仅 30%-40%;而综合电力系统将燃气轮机 / 柴油机全部用于发电(076 采用 “2 燃 + 6 柴” 组合),电能统一分配至推进电机、雷达、武器及舰载设备,能源利用率提升至 50% 以上。同等燃油储备下,续航力显著增加,为远海部署提供坚实支撑。
充足电力为电磁弹射系统提供稳定能源,可大幅提升舰载机(含无人机)的出动效率;同时预留接口,支持未来高能激光武器、电磁轨道炮等新质作战力量上舰,使 076 具备应对未来海战的技术潜力。
采用综合电力系统驱动后,076 在战场性能上实现多维突破:取消笨重的传动轴系与齿轮箱(传统舰艇主要噪声源),改用电力直驱推进电机,使水下噪声降低 15-20 分贝。这一改进极大降低被敌方声呐探测的概率,尤其利于两栖舰隐蔽接近登陆区,提升战术突然性。
首胜证券
动力布局高度紧凑,节省舰体空间达 15%,为人员活动、物资储备及未来升级创造更多可能;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维护需求降低 30%,舰艇自持力实现质的飞跃,可在远海持续执行任务。
电动机能量转化效率超 90%,散热需求远低于燃油发动机,大幅减小红外信号特征,降低被反舰导弹锁定的风险,提升战场生存能力。
076 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在舰船综合电力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与工程化能力全球领先,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中压直流技术路线独树一帜。突破英美同类系统(如英国 45 型驱逐舰、美国 DDG-1000)频发的电网稳定性难题,实现供电系统的高效与可靠。这一路线比西方采用的中压交流技术领先一代,为大型舰艇全电推进提供了更优解。
工程规模与复杂度创纪录。作为全球首款采用全电推进的大型两栖攻击舰,076 的动力系统集成难度极高,其成功应用为 10 万吨级航母全电推进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验证了中国在复杂舰船动力系统上的工程化能力。
通过飞轮、超级电容等储能模块(如福建舰配置)缓冲脉冲负载,确保电磁弹射、激光武器开火时电网不受冲击,同时实现 “一击多充” 的持续作战循环,解决了高能武器上舰的能源瓶颈。
以马伟明院士团队为核心的技术攻坚,使中国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在综合电力系统领域实现 “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工程应用” 全面领先的国家。076 两栖舰搭载综合电力系统,绝非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中国海军动力体系的战略性突破:中国中压直流技术路线领先西方一代,076 的成功应用验证了国产 IEP 系统在大中型舰艇的成熟度,为后续核动力航母全电推进铺平道路。
综合电力系统改变了传统舰艇 “动力与电力分离” 的格局,实现能源的集中管控与精准分配,为电磁弹射、激光武器等颠覆性装备上舰创造了条件,推动海战模式向 “电力驱动” 转型。
随着 “四川舰” 的亮相首胜证券,中国海军在远海作战的动力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未来,搭载先进综合电力系统的舰艇将支撑中国舰队在更广阔的大洋执行任务,航迹更为深远而从容。076 的登场,不仅标志着中国在舰船动力技术上登顶世界之巅,更预示着全球海军装备竞争的新赛道已然开启 —— 而中国,正站在这条赛道的最前沿。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