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6年1月23日凌晨,无疑是能永载史册的悲惨之夜。一场剧震悄然发生,波及明朝治下的大半个西北地区星速配资,甚至连千里外的岭南都有明显感官。由于恰逢嘉靖皇帝在位,这场灾难往往被冠名为“嘉靖大地震”,或是根据起始点称为“关中大地震”。
值得一提是,嘉靖大地震还是首次有西方纪录的中国地质灾害。虽然信息渠道不畅,依然被传教士克鲁斯写进相关著作,成为后世了解全过程的参考材料。
大地震前一年超级台风和小型地震肆虐珠三角
早在1555年9月,一场超级台风肆虐广东等地,巨大破坏力让来华不久的克鲁斯相当震惊。当时,他居住于明朝特许葡萄牙商贩留居的浪白澳,也就是今天的横琴半岛。不仅感受到被强风吹倒的痛苦,还亲眼目睹有大型商船被卷起后抛上岸。至于覆盖稻草的临时木结构房屋,更是在外力作用下直接散架。哪怕用四根粗铁链锁住大木桩,依然难逃倒塌厄运。
由于风力强劲商船被直接吹到浪白澳陆上
此外,地面裂开多处,能让人听到像铃一样的大声。可见在台风降临前后,珠三角地区还遭遇过地震侵袭。今天的我们依据科学测定,理解这多半是华南地块与南岭构造带在相互作用。但古人更崇尚怪力乱神,甚至会因为头顶的灾害过于显眼,不自觉忽略掉脚下隐患。他们更不会料到,海边的颤栗不过小打小闹,更加恐怖的剧情将在内陆上演。
中国各大小地震带分布图
公元1556年1月23日,积蓄已久的庞大势能终于从地底迸发出来。根据今人推算,这是一场可达8.3级的超级地震。首先起始于陕西,由阿尔金-祁连山地震带、柴达木地震带和河套-银川地震带共同作用,接着沿汾渭地震带向东传导,扩散至山西、河南等地,使总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整个黄土塬区顷刻山崩地裂,渭河两岸也尽成断垣,从而引起洪水等次生灾难。
黄土高原的特殊构造让地震引起严重滑坡
彼时正值子夜,地震波及区域的居民皆在梦乡之中。而且西北素有黄土崖壁凿窑洞传统,根本经不起大的风吹草动。当厚达数十米的黄土层倾泻而下,许多村庄便在顷刻间从地平线上消失。若用亲历者秦可大的《地震记》描述,则骇人场面可被浓缩为:屋瓦暴响,有万马奔腾之状。万家房舍一时摧裂,声杂然塞耳,都不闻也!
西北地区的大部分建筑物在地震中化为废墟
由于地震波及101个县,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江苏各处星速配资,大量倒塌的民房、官署、庙宇、书院等建筑沦为成片废墟。即便是比较坚固的城楼、宝塔或宫殿,亦在自然之力摧残下不断倒塌。至于距离稍远的徐州、襄阳,当地人同样有着剧烈震感,最远能抵南直隶和岭南地区。
冬季的严寒气候进一步加剧伤者死亡
此外,天灾面前众生平等。除许多饱受旱灾之苦的贫民遇害,吃着朝廷粮饷的官员、士兵、皇族宗室同样死伤惨重。由此造成的交通瘫痪、信息传递不畅,又让幸存者在冬日的饥荒中苦熬整整三月。唯有少数身强力壮者,因绝望而丧失人性底线,为所剩不多的物资相互厮杀。 最终,当中央的救济陆续送达,已有整整830000人彻底销户!
脆弱的渭水河道因地震而发生洪水
与此同时,克鲁斯由浪白澳迁居广州,感受到截然不同的舆论氛围。然而,当他试图向自己认识的富商打听消息,却被对方断然拒绝。后者表现出欧洲人难以理解的紧张和谨慎,只同意用书信方式告知一二。甚至要求老外不能直接阅读原件,必须自己专门手抄一份,再请第三人来完成翻译。
因此,葡萄牙人几经周折,才将收集到的灾情写入著作《中国志》:
这天在一个叫做Vinhafuu(渭南)的城市发生大地震。西边一场大火把全城吞没,无数人葬身其中,三三两两的人从一地或另一地逃出,也有几个莫卧儿人逃脱。此城附近的另一城市也发生类似的事,但其中无一人逃掉。
在叫做Lenchimē(位置不可考)的城市,河水上涨淹没全城,无数人溺毙。
在叫做Hiē(咸阳)的城市发生大地震,很多房屋倒塌,压死八千人。
在Puchio(蒲州),皇族的宫室塌毁,宫内的人全死掉,只余下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活命,送给了皇帝,日日夜夜都听得见地里有铃子般的闹声。
在一个叫做Couchue(位置不可考)的地区,因天火和大洪水,很多人死亡,土地不能再耕作。
在叫做Enchinoě(位置不可考)的地方,房屋半夜倒塌,城市一片荒废,将近死了一万人。
在叫做Inchumen(位置不可考)的城,河水一天一夜涨潮退潮十次,洪水泛滥造成多人死亡。
一个叫做S?xi(太原)的城市,1556年1月18日夜半直到凌晨五点地震三次。第二天从午夜到清晨再震,再下一天,即同月20日,午夜后地大震,同时大闪电雷鸣,全省遭火焚。所有百姓因此受灾,一切郊野村落及城镇相同。
同年2月3日,皇帝的驻地北京城天雨血。
地震没有干扰到嘉靖皇帝的修仙大计
另一方面,热衷于练道修仙的嘉靖皇帝,并没有为大地震下“罪己诏”。只是派遣邹守愚担任钦差大臣,到灾区“祭告境内名山大川、河洛之神及祀典所载神 ,其死者收瘗为厉坛以祭之”。等到后者携带大批物资莅临西北,已经是1557年2月,距地震发生整整过去一年零一个月。
整整一年时间西北灾区只能靠存量物资自救
在此期间,陕西、山西各地的幸存官吏和士绅联手,一直积极赈济灾民。那些没有到任的父母官,也加速奔赴灾区展开工作。奈何财政状况实在不给力,连续两年亏空分别为229万与186万两白银,根本给不到多少实际支持。加之大小余震此起彼伏,瘟疫疾病四处横行,共同编织出史无前例的凄惨景象。
祈祷成为许多人熬过灾难的主要手段
当然,帝王决策自有其思维定式。那些亡于天灾的百姓固然可怜,却已是不能提供赋税徭役的累累枯骨。相比之下,东南沿海的倭寇浪潮非常要紧,朝中大臣的勾心斗角相当关键,个人的成仙之路更是不可半途而废。毕竟,亡灵动摇不了国本,社稷永远不依赖死人......
(全文完)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